6月29日上午9時17分,濟鋼3200立方米高爐1號和3號出鐵口順利出完最后一爐鐵水,隨著濟鋼煉鐵廠廠長李丙來下達停爐指令,標志著有59年歷史的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產線停產工作拉開序幕。根據《濟鋼鋼鐵主體工序總體停產方案》計劃,濟鋼將利用9天的時間,分三步實施全線安全停產。鋼鐵產能調整后,濟鋼將通過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實現轉型升級,持續發展。
濟鋼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國締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成為一家以鋼鐵為主、多業并舉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濟鋼年產鋼最高時曾達1200多萬噸,躋身全國十大鋼鐵企業行列,曾是全國最大的中厚板生產基地,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質量管理獎、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等榮譽稱號。59年來,累計生產鋼1.55億噸,實現利稅316億元,為山東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在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濟鋼由于地處內陸和省會城市,物流成本高、環保壓力大等矛盾凸顯,產能調整逐漸提上議事日程。為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部署,推動山東省鋼鐵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適應濟南市省會城市功能定位,山東省委、省政府經過審慎研究,決策實施濟鋼產能調整工作。2016年8月31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工作總體方案》,并于11月19日正式下發該方案。方案明確了濟鋼產能調整的目標任務及人員安置、資金需求、社會職能移交等工作要求。
中央領導同志對濟鋼產能調整工作十分關心。201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濟鋼視察,看望慰問干部職工。他動情地指出,國家不會忘記濟鋼做出的歷史貢獻,濟鋼要在這次轉場過程中贏得轉機,要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到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濟鋼產能調整工作得到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省政府成立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領導小組及8個專項工作組,進駐現場辦公,及時調度解決濟鋼產能調整工作涉及的問題。省國資委、濟南市政府及歷城區、章丘區、高新區全力支持,發揮國資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有關領導多次深入濟鋼調研,協調解決重點問題。
山鋼集團承上啟下,積極對接省市相關部門,從濟鋼產能調整總體方案、推進計劃到8個專項工作方案、分項計劃、問題清單逐一研究,提出指導意見,協調推動產能調整。濟鋼切實發揮主體責任,穩妥有序推進產能調整各項工作。多次組織到外地企業學習取經,借鑒杭鋼、青鋼等企業的經驗做法,編制了產能調整總體方案、推進計劃,梳理形成了問題清單,按照6月底停產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扣網推進。圍繞職工安置、停產方案、安全環保等做好“12項確認”,確保產能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職工安置是產能調整的核心和關鍵。濟鋼產能調整共涉及40463人,其中列入分流安置范圍的人員19834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山鋼集團、濟鋼把職工安置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把職工當親人、最大限度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真摯情懷,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全面深入、多方協力拓寬職工安置渠道。本著“依法依規、合情合理,以人為本、促進就業,公開公正、平穩有序”的原則,各級領導深入基層調查摸底,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及時解疑釋惑,職工安置方案(草案)先后較大修改39稿;大力實施再就業培訓,積極爭取省屬市屬國有企業和社會新項目提供就業崗位。同時變“被動等待安置”為“主動切塊安置”,籌劃啟動一批發展前景好、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的新項目,既解決了企業轉型發展問題,又較好地提供了更多安置崗位。濟鋼確定以“三個一批”(濟鋼存續企業和轉型發展項目吸收安置一批、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選調一批、省市重點企業和山鋼集團其他企業安置一批)、“三個盤活”(盤活指標資源、盤活資產資源、盤活人才資源)為抓手,以重點轉型發展項目為依托,共設置14條安置渠道,基本實現安置渠道對不同群體的全覆蓋,安置崗位對人員的全覆蓋。
濟鋼產能調整是我省和山鋼集團鋼鐵產能的布局優化,去鋼鐵產能不是“去企業”,濟鋼作為山鋼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存續發展。未來幾年,濟鋼將在現有非鋼產業和優勢資產基礎上,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存續產業;多元主打、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為發展戰略,以“城市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存量資產盤活”為依托,統籌規劃了“一個中心”(濟鋼資本運營管控中心)、“兩個基地”(產業升級基地,環保新材料產業基地)、“三個產業園”(“四新”產業園、現代物流園、文化產業園)的產業布局,決心以新產業引入轉型新動能,以新基地注入發展新動能,以新業態培育提升新動能,做優做強現有優質產業、實現存量變革,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現增量崛起,努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后勁的新濟鋼產業集團,爭當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先鋒和標兵。一個注入了新動能的濟鋼定會涅槃重生,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濟鋼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