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年前國家批發(fā)的項目規(guī)劃中,武鋼防城港鋼鐵項目和寶鋼的湛江項目,都是經(jīng)過近十年論證、經(jīng)過政府一系列區(qū)域產能淘汰和置換、在鋼鐵產能過剩背景下,被國家特批的兩個重大鋼鐵項目,一時間備受矚目。
但是兩個項目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命運:
一、武鋼防城港項目
發(fā)改委官網(wǎng)顯示,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建于廣西防城港市東南部的企沙臨海工業(yè)園區(qū)。項目投資639.9億元,按1000萬噸鋼規(guī)模規(guī)劃,其中年產鐵850萬噸、鋼(坯)920萬噸、材860萬噸,并預留進一步發(fā)展的條件。
產品主要是熱軋薄板、熱軋寬厚板、冷軋薄板、鍍鋅板、彩涂板、冷軋硅鋼等國內大量需求的優(yōu)質鋼材,以及國內尚不能生產或尚不能滿足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所需而依靠進口的高端鋼材。
1、項目過程:一波三折
但是,自武鋼集團確定建設防城港鋼鐵項目的近13年來,項目建設的波折從未停止。
2015年底,廣西國資委宣布從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撤出,此后,防城港項目由武鋼集團全全接手,柳鋼以及廣西省國資委與防城港項目不再與之發(fā)生關聯(lián)。
彼時,這一合資公司是廣西國資委以柳鋼資產作價20%,武鋼集團以防城港項目作價80%成立的。
因此,武鋼集團在防城港鋼鐵項目上的建設又成了單干。
2、20多億丟在長江里
不過,防城港鋼鐵項目的建設,是作為武鋼集團從內陸鋼廠轉向沿海鋼廠的關鍵一步。
武鋼集團向沿海遷移,可以減少鐵礦石的運輸成本。據(jù)《南方周末》報道,武鋼集團原董事長鄧崎琳曾經(jīng)在2012年股東大會上說,每年“丟”在長江里的物流成本高達20多億元。相比同樣都是丟在江海里,鄧崎琳認為在廣西建新廠會更劃算。
但是目前冷軋原料仍是從武漢本部,通過海運的方式運輸至防城港鋼鐵項目基地,再進行產品深加工。
顯然,這并不是武鋼集團原先的規(guī)劃。原本武鋼集團規(guī)劃的是從煉鐵、煉鋼、軋鋼等,整個產品的生產流程都在防城港鋼鐵項目基地,這樣生產和銷售都會非常便利。
3、雄心壯志化為烏有
該項目原本充滿了鄧崎琳式的雄心壯志:2014年1月,尚在任上的原武鋼董事長鄧崎琳向外界表示,防城港項目生產汽車板、家電面板等高端產品的冷軋產線已在2013年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一季度完工調試,二季度投產,其他產線也將于2014年陸續(xù)開工,并在2016年形成500萬噸產能,2017年形成1000萬噸產能。
但是2016年11月,防城港項目仍處于邊調修設備邊生產的狀況。
而且2017年3月,只生產了大約一萬來噸的冷軋產品。但這與210萬噸的一期規(guī)劃產能相距甚遠。如果以月均生產一萬噸計算,眼下的產能利用率還不到6%。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與武鋼防城港項目幾乎同時動工建設的寶鋼湛江項目。
二、寶鋼湛江項目
行業(yè)人士評價說湛江項目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對寶鋼來說,湛江項目卻正是寶鋼二次創(chuàng)業(yè)最重要的主戰(zhàn)場。
寶鋼湛江項目最初計劃投資697億元,2013年項目方案最終通過時削減到415億元,后來因為決定增設一條生產線,總投資才增至約540億元。
降低投入,是因為在2012年到2013年的項目方案論證中,寶鋼意識到只有把投資降到一定程度,才能開建項目。
原因很簡單:當今全球鋼鐵行業(yè),每噸鋼的投資費用超過6000元,就很可能在投產后長期收不回成本。6000元就是一條警戒線。
業(yè)內專家指出,在當前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果無視“警戒線”盲目投資建廠,哪怕技術再優(yōu)、規(guī)模再大,也很可能陷入“越投越虧”的怪圈。
通過模擬運營,湛江項目投產后可以做到前三年現(xiàn)金流不負,第三年實現(xiàn)盈利,噸鋼利潤水平達到甚至超過寶鋼現(xiàn)有的同類產品。
在2016年7月16日,寶鋼湛江鋼鐵2號高爐點火成功并投入試運行,標志著湛江鋼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具備了年產900萬噸鋼鐵的能力,也創(chuàng)造了國內高爐建設的最快速度。
三、寶武合并,項目何去何從
寶武合并方案于2016年9月22日公布,當時仍為武鋼集團董事長的馬國強表示,從寶武鋼鐵集團來講,將重點發(fā)展湛江鋼鐵項目,并將重新定位防城港鋼鐵項目,尋求錯位競爭。
武鋼集團承諾未來將放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控制權,防城港項目也希望重新交給柳州鋼鐵管理運行。
原因是:一方面,防城港基地與寶鋼正在陸續(xù)投產的廣東湛江鋼鐵集團存在同業(yè)競爭; 另一方面,在行業(yè)不景氣的時候,防城港十多年也沒有發(fā)展起來,已經(jīng)被視為“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