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寒冬,連國際礦業巨頭都被迫減債裁員,生產成本高企的國內礦山的生存現狀就更為堪憂。中國大鋼鐵產業鏈進入了近年來最冷的寒冬,化解過剩產能,成為了擺在礦山及鋼鐵行業面前的當務之急。
在日前舉行的2015年(第四屆)鐵礦石發展高端論壇上,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礦山的營收總額僅為6160.1億元,同比下降19.8%;利潤總額359.9億元,同比下降43.2%。其中,大中型礦山虧損52.25億元,同比下降197.77%。居虧損前四位的河鋼礦業、太鋼礦業、攀鋼礦業、邯邢礦業總虧損超過大型礦山企業虧損額的一半。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表示,當前礦業寒冬,國內礦山、鋼鐵企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礦山產業投資首現十年來負增長,鋼鐵產業鏈的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今后方向是綠色減量化發展,鋼鐵產業鏈要通過資源整合來淘汰一批企業。“這些被淘汰的企業,要么是價值創造缺失,要么是降成本缺失的企業。”
全球礦山形勢嚴峻
由于礦業消費大國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創出新低。繼國際油價和銅價再創新低后,12月7日,鐵礦石現貨價格首次跌破40美元/噸的大關,也刷新了10年來最低紀錄。14日,直接進口鐵礦石62%品位干基粉礦到岸價格為38.51美元/噸。與2011年高點191.70美元/噸相比,鐵礦石現貨價格累計下跌了80%。
礦價跌跌不休,連累國際礦業巨頭們的業績一落千丈。財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力拓當期凈利8.06億美元,與2014年同期的44.02億美元相比下滑82%;必和必拓2015財年的可分配利潤從2014財年的138億美元跌至19.1億美元,同比下跌86%。
12月8日,全球第五大礦業公司英美資源公布了其應對礦業寒冬的裁員重組計劃。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英美資源8日宣布將出售60%的礦山和冶煉廠,并對旗下業務進行徹底重組。具體包括,裁減8.5萬名員工,業務部門從6個合并為3個;未來一年,公司運營成本減少11億美元,并削減資本支出10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鋅礦生產商和大宗商品貿易商嘉能可,近期也因深陷300億美元債務危機接連遭遇股價暴跌。12月10日,嘉能可宣布再次加大削減債務及開支的力度,將債務削減目標在9月基礎上再上調30億美元,擬在明年底將凈債務降至180億美元。2016年的資本支出則由50億美元下調至38億美元。
巨頭尚且如此,國內成本高企的礦山的生存現狀自然壓力更大。經營失血、產能下降、資產惡化在中小型礦企屢見不鮮。
雷平喜還介紹,除經營失血嚴重外,礦山企業的投資和產能也存在較大問題,今年以來投資減弱,出現近十年來首次負增長。財務方面,企業負債上升,財務費用大幅飆升,資金極度緊張。
在礦價、債務等多重壓力之下,國內礦企的開工率今年不斷下降。早在今年3月底,河北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人士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河北共有1800家選礦企業在冊。隨著礦價持續下跌,大約70%的礦山企業已經停產。中小礦企停產是為了止血,而繼續生產的往往是國有企業,其稅后成本大多在500元/噸左右,與不到40美元的外礦價格相比差距甚大。Mysteel針對全國126家礦山企業的調研報告顯示,今年國內鐵礦石礦山的產能利用率只有55.7%。而最近一次調查統計顯示,截至12月3日,國產礦開工率僅為42.4%。
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關鍵在人員安置
礦山企業的命運與下游鋼鐵行業息息相關。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國內鋼鐵產能仍然居高難下,低價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利潤大幅下滑。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大中型鋼企累計虧損386.38億元,其中單鋼鐵主業虧損720億元。全部101家大中型鋼企中有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虧損額再創年內新高。而鋼鐵重點地區河北省的鋼鐵業虧損面更高達60%。
虧損重壓下,鋼企裁員的消息從去年至今此起彼伏。中鋼集團、山東鋼鐵集團等去年就啟動了業務重組和人員分流。最近一則新聞是位于第一梯隊的武鋼集團也傳出了將裁員6000人的消息。盡管武鋼官方隨后否認裁員一說,稱所謂“武鋼股份的人力資源優化方案”中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并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系和薪資關系,但鋼鐵企業所面臨的虧損壓力可想而知。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前述鐵礦石論壇上介紹,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鋼鐵產業鏈的格局勢必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該研究院12月7日還發布了中國和全球鋼鐵需求預測報告。報告預測,今年和明年的鋼材需求和粗鋼產量都將從峰值回落,而今年則是粗鋼需求和消費量首次出現實質性減少的轉折年,鋼鐵行業將就此進入減量周期。
報告預測,2015年全年,中國鋼材需求量同比下降4.8%至6.68億噸,同期鐵礦石(折品位62%)需求量小幅減少0.4%至11.1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將達到79.5%;而2016年全國鋼材需求將繼續降低到6.48億噸,同期鐵礦石需求量則將繼續下降至10.73億噸。到2030年,中國的鋼鐵需求將降至4.9億噸。
李新創預計,“十三五”期間,約有2億噸的鋼鐵產能將退出市場,對應的鐵礦石需求也將從目前的11億噸大幅下滑至7億噸,“以中國多數礦山為代表的高成本礦山將逐步退出,大約占目前國內總產能的三分之一。在未來更嚴格的環保政策及經濟轉型背景下,這些退出停產的礦山大多數將難以復產。”
面對如今礦山、鋼鐵企業生存艱難的狀況,朱繼民也在鐵礦石論壇上強調,“整合上下游行業資源,實現全產業鏈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币蛇^去的礦山企業向鋼鐵企業要利潤、鋼鐵企業向下游要利潤的方式轉變為礦山企業、鋼鐵企業與下流共享利潤。同時,全產業鏈整合還要淘汰一批價值創造缺失的企業,優化整個行業生態結構。
如何整合淘汰過剩產能和企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李新創表示,綠色、減量化發展,是未來礦山、鋼鐵企業的轉型方向,而化解淘汰過剩產能,則要靠環保、資金這兩把刀?!碍h保不達標可以淘汰一批,虧損嚴重資金斷鏈的關停破產一批,企業間再通過兼并重組再出清一部分產能。但最關鍵的還是解決剩余人員的再就業安置問題。”
李新創認為,國家層面化解鋼鐵產業鏈過剩產能的決心很大,但到底誰被淘汰,還是市場說了算,政府應該起“兜底”的作用,提供公平的政策環境,給過剩產能提供一個完善的出清機制?!氨热纾块T可以設立一個解決下崗職工安置的再就業基金,利用金融、資本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p>
事實上,國內鋼鐵產業鏈的兼并重組其實早已開始。2013年停產的海鑫鋼鐵,自啟動破產重整后幾經波折,今年終于被另一家民營鋼鐵企業建龍集團接盤重組。而礦業板塊,央企中國中冶與五礦集團的重組合并也已公布消息蓄勢待發。鋁業板塊,業內也一直傳言國電投旗下的電解鋁業務有望被中鋁集團并購,但雙方均未公開回應這一消息。